快速导航FAST
据环球网近日报道,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对联邦政府展开调整。据多家外媒消息,负责实施对外援助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埃隆·马斯克的推动下正被关闭,美国教育部也面临可能被撤销的局面。撤销USAID却成为党人批评的焦点,他们认为这象征着马斯克对华盛顿的巨大影响力。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当地时间3日宣布,他作为USAID代理署长通知美国国会对该机构的对外援助活动进行审查。
据报道,美国企业家、“政府效率部”部长埃隆·马斯克3日在一场线上会议表示,其负责的政府效率部正推动关闭美国对外援助机构国际开发署。马斯克透露,他“好几次”就此事向特朗普请示,特朗普都表示支持关闭该机构。他称,国际开发署“没有改善的希望”。此前一天,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称“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一个犯罪组织,是时候让它消亡了” 。马斯克还批评“美国国际开发署一直在向媒体付钱,以进行宣传。”
此外,据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正常活动如今已经完全瘫痪了。项目被搁置、资助被暂停、机构被关闭、员工被强迫无薪休假……即便特朗普和马斯克一时间无法正式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也已经在事实上达到了类似效果。在特朗普和马斯克的指控里,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个浪费金钱并且被党绑架用来干坏事的“深层政府”机构。而在美国自由派的反驳里,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用来推广自身价值观、为全世界人民谋福利的神圣机构。
这样的一个庞大的机构作为特朗普政府的改革新政目标被关闭和裁撤。为什么?用特朗普的话说,这是一个犯罪机构。特朗普说得没有错,这个机构披着慈善的外衣,披着对外无偿援助的温情面纱,在美国金元外交的掩护下,在推进各国所谓“”进程的旗帜下,罪恶累累,臭名昭著。机构成立之初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并不是它对外宣称的为那些向往美好生活的国家,那些灾后重建的国家,那些生活于之中的国家提供支持帮助。
美国国际开发署成立于1961年肯尼迪政府时期,名义上以“减少贫困、应对疾病和自然灾害、促进发展”为宗旨,年度预算高达428亿至500亿美元,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其实际运作远非表面宣称的“人道主义”。通过庞大的资金网络,USAID深度介入他国内政,成为美国输出意识形态、推动“颜色”的核心工具。明面上的工作是对外援助,实际干的却是颜色的勾当。这也意味着,美国从二战后就开始执行的海外援助策略,很可能就此结束,延续76年的海外布局落下帷幕。
多年来,美国的双子赤字始终是美国经济正常循环的重大制约,新冠疫情的几年,由于政府持续推迟财政救助等对策,导致近年联邦政府财政债务不断上升,现已达到万亿美元之巨。 尽管USAID年度预算(约400亿美元)仅占联邦总预算的0.8%,但在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收缩框架下,任何“非必要支出”均面临削减压力。解散USAID可进一步简化机构冗余,集中资源投入“战略竞争”领域,如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等。
另外,从今年1月底开始,该机构已有近100名高级职员被停职、数百名员工因对外援助项目冻结被解雇。其官网从2月起无法访问,其在X平台上的账户也被下线日凌晨,大量员工收到电子邮件,被告知天亮后不用再来上班。4日,国际开发署官网发布通知说,从本月7日23时59分起,除少数人外,该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直接雇用人员将处于“行政休假”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以及马斯克不仅仅要关闭国际开发署,而且还准备关闭美国教育部,因为美国教育部长期从事的也是党推动的所谓“多元化”运动,为此也就成为了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目标。对于特朗普来说,裁撤联邦机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约经费,显然这是立竿见影的,为此特朗普积极支持了马斯克的动作,以至于如今美国内部已经非常的恐慌,连美国联邦调查局成员都已经发起了活动,特朗普在搅乱美国内部的同时,也在国际上有许多的动作。
美国要进行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战略大收缩。为什么要收缩?很简单,美国的这堆烂摊子心有余力不足了。债台高筑、产业空心化、高科技频频被超越……外强中干的美国,早就撑不起自己的全球野心了。在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看来,美国眼前只剩下了两条路:一条是主动收缩,另一条是崩溃后被动收缩。特朗普选择了前者。美国主动进行战略收缩,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据人民日报报道,有专家表示,美国战略调整给全球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一是随着中国加速崛起,美国试图把世界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重新分割到大国竞争的系统中来,这种战略方向转移加剧了冲突的风险;二是美国从阿富汗仓促撤军,在中东采取战略收缩政策,也给地区安全局势造成更多不确定性;三是美国和盟友在战略安全方面的合作会加强,但由于很难再像冷战时期那样为维持同盟体系而向盟友作出经济让步,双方在经贸领域的矛盾可能会加剧。
美军这些战略有严重缺陷,从他们的军事部署调整就能看出,美国对其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已经没信心了。随着中国国力和军力不断增强,美军靠岛链遏制中国的想法注定失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但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绝不让步。只有平等对话、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地区和平稳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